2025厦门国际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博览会

时间:2025年12月10-12日
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联系电话:李海菊 13161718173

距离开展

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中心 > 展会新闻 > >
展会新闻

半导体碳化硅衬底突破大尺寸制备瓶颈,低缺陷特性赋能新能源装备升级

来源:2025厦门国际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09-09

半导体碳化硅衬底突破大尺寸制备瓶颈,低缺陷特性赋能新能源装备升级

新能源领域(如储能逆变器、电动汽车充电桩)对功率器件的 “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 需求持续增长,而碳化硅(SiC)衬底作为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核心材料,传统制备工艺存在 “大尺寸衬底缺陷率高、成本高” 等问题 ——6 英寸衬底缺陷密度达 100 个 /cm² 以上,8 英寸衬底难以量产,制约碳化硅功率器件的规模化应用。近期,半导体碳化硅衬底通过 “物理气相传输(PVT)工艺优化 + 缺陷控制技术” 实现突破,推动衬底向 “大尺寸、低缺陷、低成本” 发展,为新能源装备功率器件升级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技术创新方面,天科合达研发的 8 英寸碳化硅衬底,在制备工艺与缺陷控制上实现重大突破:工艺端优化 PVT 生长参数,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梯度(5℃/cm)、压力(50mbar)与氩气流量(200sccm),使碳化硅晶体生长速率提升至 10mm/h,较传统工艺提升 30%,同时确保晶体均匀性,8 英寸衬底的厚度偏差控制在 ±5μm;缺陷控制环节采用 “籽晶取向优化 + 高温退火” 技术,籽晶取向偏差控制在 0.1° 以内,减少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位错缺陷;高温退火(2300℃)则消除衬底中的热应力缺陷,使缺陷密度降至 5 个 /cm² 以下,较 6 英寸衬底降低 95%,满足高性能功率器件的需求。此外,通过 “衬底切割 - 抛光一体化工艺”,将衬底表面粗糙度(Ra)降至 0.5nm 以下,减少后续器件制备的工艺步骤,衬底制备成本降低 40%,推动 8 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化。

应用场景中,阳光电源某款 1500V 储能逆变器采用基于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的 MOSFET 器件后,性能大幅升级。过去,采用 6 英寸碳化硅衬底的逆变器,功率密度仅为 2kW/L,转换效率约 96.5%,且高温工作时易出现性能衰减;如今,8 英寸衬底器件的导通电阻降低 30%,开关损耗减少 40%,逆变器功率密度提升至 3.5kW/L,转换效率突破 98.5%,在相同功率输出下,逆变器体积缩小 30%,重量减轻 25%,适配储能电站的高密度安装需求。在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特来电采用 8 英寸碳化硅衬底的充电桩模块,充电功率从 120kW 提升至 240kW,充电时间从 1 小时缩短至 20 分钟,同时充电桩的散热系统能耗降低 50%,运营成本显著下降。

随着碳化硅衬底向 “12 英寸大尺寸、更低缺陷” 发展,未来将进一步降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成本,推动其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全面应用,为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核心材料保障,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我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