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名称:2024厦门国际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博览会
时间:2024年12月12-14日
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展馆详细地址:思明区会展北路198号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日前在一场分享会上直言,在美国几度加码限制之后,中国获得先进AI芯片和技术的难度大增。不过,在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后,中国已经提前做了一些准备,不至于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自主研发的阶段,展望未来5到10年,我们有机会可以通过积极新的路径实现‘禁运’封锁的整体突破。”盛陵海乐观道。“在当下非常火热的大模型方面,中国与国际企业的差距并没有多大。这足以证明我们可以实现自主研发,这也是我坚信我们能够搞好自己的AI芯片的原因。”盛陵海接着说。
在具体讲如何突破AI芯片之前,盛陵海首先强调,国内AI企业必须要放弃幻想。因为美国对我们的封锁大概率会一直存在。为此,只有转向本土供应链,只有坚持使用国产芯片,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虽然转向国产,必然会碰到不少问题和局限性。但在海外对我们持久限制的既定前提下,继续使用海外芯片厂商的“降规格”版本产品是权宜之计,我们必须做好打游击战的准备。
“唯有转向国产芯片,把碰到的问题一一破解,把国内的整个AI芯片乃至整个生态培养起来才是长久之道。”盛陵海表示。当然,可以明见的是,在这种发展方式下,中美AI芯片行业会割裂成两个生态,这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不太有利。
“但也正是在这种竞争态势之下,让饱受英伟达重压的国产AI芯片找到可乘之机”。盛陵海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他进一步指出,对于国内的AI芯片企业来说,去训练市场跟英伟达等现有对手掰手腕,也是胜算不大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企业们可以在广大的AI推理芯片市场找到突破点,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Gartner预测,到2025年,云端的“推理”需求会超过“训练”。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几年厂商在训练方面投入了巨额的资源,这种投资力度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另一方面,诸如OpenAI应用端被挤爆,无法登录的现状频发,证明我们在推理上面的投入还是不够多。
基于这两点现状,大家自然就会往推理侧投资更多芯片,这也是Gartner做出2025年会出现交叉点,之后推理需求量会比训练增加更快预测的原因。当然,这个成立的前提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AI应用。
Gartner同时还预测,到2026年之后,更多基于GenAI的要求应答将在端侧而非云端处理。在云端投入持续高涨,Gartner认为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设备端可以支持十亿到一百亿规模的模型,边缘端则能支持一百亿到一千亿的这个规模的大模型,这意味着它们都可以实际支持一定的企业或者个人的应用。换而言之,这个从技术上其实也是可行的。”盛陵海说。他进一步指出,边缘侧和端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会从智能手机、电脑,不断地扩散、到消费物联网、智能家居和汽车。
对于国产AI芯片企业而言,在这股大浪潮下,针对推理方面,也可以从各个环节入手,寻找机会。不过,正如大家所见,现在市场上的很多解决方案都是各自为政,这样带来的重复造轮子和生态不兼容的副作用影响深远。
“国内官方组织或者企业领头羊如果能够针对生成式AI的推理、加速定一个标准,然后搞一些可以通用的架构,将其标准化之后,软件和生态的开发相对来说就容易一点。”盛陵海建言道。
届时,我们生活的整个科技世界,也将在AI的推动下,迈向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我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